近期市场点评

 财智 盛之源

东小兴周报 | 金融数据边际改善,市场或以结构性行情为主

日期:2024-11-18




点击收听东小兴周报语音版 




  01
A股周度表现
























上周指数进入震荡调整阶段,板块轮动切换较快。具体来看,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一周涨幅分别为-3.52%、-3.70%、-3.29%、-3.36%、-3.78%,两市周度成交额10.73万亿元,日均成交2.15万亿元。上周申万一级26个行业中,传媒、石油石化、家用电器涨幅靠前,而房地产、国防军工、家用电器表现相对较弱。

  02
大势研判
























上周指数进入震荡调整阶段,板块轮动切换较快。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一揽子增量政策初见成效,不仅提振了居民端的消费及购房需求,还扭转了M1持续下滑趋势。往后看,随着化债政策落地,打开地方财政腾挪空间,四季度经济将会延续企稳回升态势。近期市场成交量出现萎缩,观望情绪有所上升,我们预计市场或以结构性行情为主。中长期来看,基本面较好、供需格局改善、有政策支持的绩优成长和内需板块有望持续获得市场关注。
  03
策略观点
























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一揽子增量政策初见成效,不仅提振了居民端的消费及购房需求,还扭转了M1持续下滑的趋势。总的来看,10月居民部门信贷开始回暖,并且M1、M2增速开始企稳回升,社融延续偏弱态势。

10月居民贷款增加1600亿元,同比多增1946亿元,其中,居民短期贷款增加490亿元,同比多增1543亿元,既有低基数影响,也反映出消费品在“以旧换新”政策下,居民短期融资需求在改善。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1000亿元,同比多增293亿元,10月房地产市场交易回暖,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总量同比增长3.9%,支撑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回升。

10月企业部门贷款新增1300亿元,同比少增3863亿元,其中,企业短贷减少1900亿元,同比多减130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1700亿元,同比少增2128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694亿元,同比少增1482亿元。企业融资需求依然疲弱,政策传导仍需时间。

10月M1同比增速为-6.1%,较上个月提升1.3个百分点,开始回升;M2同比增速为7.5%,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两月回升。M2与M1同比的剪刀差为13.6%,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加快与房地产边际改善支撑下M1、M2增速均回升。

10月社融新增1.40万亿,同比少增4542亿元;社融存量增速为7.8%,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同比下行1.5个百分点。发放给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988亿元,同比少增1849亿元。非标融资规模减少1443亿元,同比少减1129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减少217亿元,同比少减212亿元。直接融资中,新增政府债券1.05万亿元,同比少增5142亿元;企业债券增加1015亿元,同比少增163亿元。政府债券发行收尾和新增人民币贷款拖累本月新增社融。

政策层面,人大常委会化债政策落地。本轮实际化债规模可达12万亿,超出此前市场的一致预期。本轮大规模的化债有望为地方政府松绑,打开地方财政腾挪空间,增强地方政府稳增长的能力。除化债政策以外,未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值得期待,12月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定调需重点关注。

海外方面,美国公布10月CPI数据,通胀水平符合市场预期。CPI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0.2%,核心CPI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0.3%,均与预期一致。结合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本月会议上的表态“当前利率水平仍高于中性利率”,我们预计美联储在12月议息会议大概率将继续降息25个基点。

往后看,随着化债政策落地,打开地方财政腾挪空间,四季度经济将会延续企稳回升态势。近期市场成交量出现萎缩,观望情绪有所上升,我们预计市场或以结构性行情为主。中长期来看,基本面较好、供需格局改善、有政策支持的绩优成长和内需板块有望持续获得市场关注。





特别声明(向下滑动查看


1.本文内容均来源于我公司认为可靠的渠道,但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参考。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不发生变化或更新,不代表我公司或者其他关联机构的正式观点。

2.本文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如涉及个股内容不作为投资建议。我公司及雇员不就本文内容对任何投资作出任何形式的风险承诺和收益担保,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而负任何责任。

3.本文中所有数据均经核对,如有差错,以相关数据原始来源所披露为准。

4.基金或指数的历史业绩不能代表其未来表现。我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投资于我公司管理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基金需谨慎。投资者在购买本公司基金前,请认真完成投资者风险等级测评,购买风险相匹配的基金。


— 推 荐 关 注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