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点评

 财智 盛之源

东小兴周报 | 制造业PMI持续扩张,关注两大会议把脉来年政策动向

日期:2024-12-09




点击收听东小兴周报语音版 




  01
A股周度表现
























上周沪深股指震荡上行,市场热点轮动切换频繁,临近重要会议时点,资金的观望情绪逐渐浓厚,或等待政策信号再做选择。具体来看,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一周涨幅分别为+2.33%、+1.69%、+1.44%、+1.94%、+0.70%,两市周度成交额8.45万亿元,日均成交1.69万亿元。上周申万一级26个行业中,钢铁、煤炭、机械设备涨幅靠前,而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农林牧渔表现相对较弱。

  02
大势研判
























一揽子增量政策助力下11月份制造业PMI持续扩张,服务业和建筑业景气分化,需求不足对经济的回升仍构成制约,政策仍存在发力空间,市场预期的持续回暖还需得到更多指标的验证。未来需重点关注12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资金面来看,上周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1.69万亿,较上周放量10%以上,沪深两市连续48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1万亿元,市场交投热度依然较高。从技术面来看,市场赚钱效应尚可,沪指收于五日均线上方,整体呈现企稳态势,短期内市场下行风险有限。从估值角度看,多数宽基指数市盈率仍处于历史均值水平以下,中长期投资价值仍然较高。后续市场有望围绕政策发力方向和经济工作会议预期进行布局,顺周期蓝筹板块或相对受益;科技创新板块需重点关注具备产业自主可控逻辑的细分领域。


  03
策略观点
























11月制造业PMI为50.3%,较上月提升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保持在荣枯水平以上。11月制造业PMI略超市场预期,表现也超出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PMI是先行指数,也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该指标9月-11月连续三个月上行的趋势释放出经济持续修复的积极信号,一揽子增量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分项来看,制造业PMI回升的主要驱动在于供需两端均有明显改善。一方面,新订单、生产指数分别环比提升0.8个、0.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按PMI指标构成比例,新订单、生产指标分别拉动制造业PMI环比增长0.2个、0.1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制造业内部存在结构上的差异,对于PMI拉动较强的集中于新动能及消费品制造行业。装备制造业PMI为51.3%,与上月持平;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1.2%,较上月提升1.1个百分点;消费品制造业PMI为50.8%,较上月提升1.3个百分点;基础原材料行业PMI为49.2%,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11月非制造业PMI为50.0%,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处在历史的相对低位水平。其中,建筑业是主要拖累,景气度延续回落,建筑业PMI下降0.7个百分点至49.7%,跌至荣枯线以下;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50.1%,与上月持平。分项来看,需求、价格和存货等实际指标均表现不佳。新出口订单、投入品价格、新订单、在手订单、存货、从业人员和商务活动指数分别环比下跌1.8个、1.5个、1.3个、1.0个、0.4个、0.4个和0.2个百分点;仅业务活动预期、销售价格指数环比分别上升0.9个、0.3个百分点。
一揽子增量政策助力下11月份制造业PMI持续扩张,服务业和建筑业景气分化,需求不足对经济的回升仍构成制约,政策仍存在发力空间,市场预期的持续回暖还需得到更多指标的验证。未来需重点关注12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治局会议通常先定下基调、给出总体方向和政策基调框架,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风向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出更为具体的部署,历来是把脉来年政策动向的最佳窗口。
总体来看,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发力,国内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企业和居民预期有所好转,预计未来增量政策仍将着力释放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动能回升。另外,随着特朗普内阁人选基本敲定,叠加美联储宽松预期升温,近期美元、美债利率显著回落,带动全球风险偏好修复。从资金面来看,上周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1.69万亿,较上周放量10%以上,沪深两市连续48个交易日成交额突破1万亿元,市场交投热度依然较高。从技术面来看,市场赚钱效应尚可,沪指收于五日均线上方,整体呈现企稳态势,短期内市场下行风险有限。从估值角度看,多数宽基指数市盈率仍处于历史均值水平以下,中长期投资价值仍然较高。后续市场有望围绕政策发力方向和经济工作会议预期进行布局,顺周期蓝筹板块或相对受益;科技创新板块需重点关注具备产业自主可控逻辑的细分领域。





特别声明(向下滑动查看


1.本文内容均来源于我公司认为可靠的渠道,但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参考。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不发生变化或更新,不代表我公司或者其他关联机构的正式观点。

2.本文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如涉及个股内容不作为投资建议。我公司及雇员不就本文内容对任何投资作出任何形式的风险承诺和收益担保,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而负任何责任。

3.本文中所有数据均经核对,如有差错,以相关数据原始来源所披露为准。

4.基金或指数的历史业绩不能代表其未来表现。我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投资于我公司管理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基金需谨慎。投资者在购买本公司基金前,请认真完成投资者风险等级测评,购买风险相匹配的基金。


— 推 荐 关 注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