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小兴周报 | 政府工作报告延续积极定调,把握政策聚焦方向的投资机会

点击收听东小兴周报语音版
上周市场活跃度较高,科技板块表现突出,顺周期板块也受到资金关注,沪深股指集体收涨。具体来看,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一周涨幅分别为+1.56%、+2.19%、+1.39%、+1.61%、+2.67%,两市周度成交额8.28万亿元,日均成交1.66万亿元。上周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有色金属、国防军工、计算机涨幅靠前,而石油石化、综合、房地产表现相对较弱。
2025年3月5日,李强总理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2025年宏观经济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目标1.4万亿斤,单位GDP能耗降低3%左右。
GDP增速目标为5%左右,与2024年持平,符合市场预期。我们认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十五五”规划也将谋篇布局。5%左右的GDP增长目标不仅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为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就业方面,报告提出将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左右,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延续稳就业政策导向。在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这一目标彰显了政府对稳定就业形势的坚定决心。物价方面,报告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设在2%左右。我们认为将CPI目标设定在2%的水平,既为宏观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也有助于更好保障基本民生,体现出政策的务实取向。
2025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以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增长。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较2024年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达到5.66万亿元,增加1.6万亿元。这一调整是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以来的最高水平,体现了中央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坚定决心。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同时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此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拟安排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这些措施将为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更多支撑。此外,财政政策的前置性和协同性将进一步增强政策效果,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报告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报告强调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提振消费以及民营、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支持。预计央行可能会继续增加专项再贷款规模、降低再贷款利率,向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政策目标之一是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利度。预计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有较大下调空间,新增信贷有望实现同比增长。
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首要任务,体现了消费对于夯实内生动能,促进循环的重要性。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关于促消费的具体举措包括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新兴产业方面,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涉及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方面,涉及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涉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总体来看,政府工作报告延续积极定调,多项市场关注的政策如期落地,整体符合预期。我们认为,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推进,经济基本面有望进一步修复,物价或边际改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逐步增强。此外,政策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市场流动性也将进一步改善。外部看,美国加征关税风险反复,短期对市场形成一定扰动。内部看,两会期间政策红利密集释放,在政策和基本面的双重驱动下,A股市场有望延续震荡上行态势,建议关注政策聚焦的科技创新、消费板块,以及调整较为充分的红利板块。科技创新建议重点关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机器人技术等领域,这些领域有望在政策支持下迎来业绩和股价的双重提升。
— 推 荐 关 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