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基金市场点评(2023/08/21-2023/08/27)
东兴基金官方订阅号

本周A股继续下探,个股跌幅明显,指数纷纷创本轮调整新低。具体来看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一周跌幅分别为-2.17%、-3.14%、-1.98%、-3.71%、-3.74%,两市周度成交额3.7594万亿元,日均成交0.7519万亿元,日均成交额较上周小幅放量。继上周大幅流出后,本周北向资金继续净流出224.19亿元,日均净流出44.84亿元。本周申万一级31个行业仅环保收涨,建筑装饰跌幅最大,一周下跌5.55%。
近期A股市场延续调整格局,市场风险偏好仍在冰点,但商品市场连续两个月走强。商品与股票的背离主要由于商品市场关注短周期的供需格局,而A股投资者将长期的担心短期化。同时,外资近期持续流出,引发关注。外资的流出是对当下经济下行的兑现,并不计价未来政策的预期,再叠加全球流动性环境的进一步收紧。往后看,美国经济在财政发力下仍然表现了较强的韧性,高利率环境对全球流动性的压制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而国内政策想要扭转当下的预期,仍需进一步发力。在此之前,市场风险偏好仍将处在低位。但考虑到当下A股市场对经济长期的担心已经充分计价,我们仍然认为指数下方空间有限。
事件:
8月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自2023年8月28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同日,证监会充分考虑当前市场形势,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围绕合理把握IPO、再融资节奏,作出新的安排;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发布通知,修订《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支持适度融资需求。
点评:
多项政策措施的落地旨在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更好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自中央政治局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后,证监会多次召开机构座谈会,对资本市场关切问题进行调研,听取市场意见。8月18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当时即表示已成立专项工作组,专门制定工作方案,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入手,确定了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仅隔一周左右,实质性政策就落地,体现出本轮监管层活跃资本市场决心之强。本次政策主要包括多个维度,一是时隔15年再度调降印花税,二是严格控股股东、实控人的二级市场减持,三是放缓IPO节奏,四是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分别对应降成本、减少股市流动性损耗、放宽杠杆要求,政策直击投资者最为关切的方面,体现其决心。
降低印花税直接降低交易成本,从历史走势看,市场短期上涨概率较大。自8月28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即在按成交金额的0.1%税率向出让方征收的基础上,减半至按成交金额0.05%征收。2022年,证券交易印花税共2759亿元,减半征收可向全市场让利约1380亿元,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从1990年至今,A股证券交易印花税历经7次下调。从历次调整征收的政策效果来看,减征印花税后市场反应较为迅速直接,短期内(一般为1-2周)政策具有提振市场信心和交易活跃度的刺激效应。以最近一次调降印花税为例,2008年9月19日证券交易印花税由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当日指数大幅上涨,上证、深证分别+9.46%、+9.00%。市场短期内会呈现出一定超跌反弹特征,前期超跌行业在印花税调降后涨幅排名相对居前。由于当下A股市场已大大扩容,因此08年的经验不可直接套用,但降低印花税作为前期活跃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政策,预计短期依然能较大幅度提振市场信心。
约束大股东减持行为,控制IPO、再融资节奏直击市场要害。证监会充分考虑市场关切,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同时,证监会正在抓紧修改《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加大对违规减持行为的打击力度。根据筛选,当前A股共2139家公司不可减持。板块上,科创板占比较多,达到52%,创业板和主板分别占比42%和41%。行业上,银行(41家,占行业98%)、煤炭(26家,70%)、房地产(71家,65%)居多;市值上,大于500亿(85家,占该市值区间33%),100-500亿(406家,34%),小于100亿(1648只,46%)。大股东减持一直是A股市场饱受诟病的地方,本次证监会直击要害,有助于加大上市公司分红动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A股市场长远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同时,证监会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对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或其他行业大市值上市公司大额再融资,实施预沟通机制;对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适当限制其融资间隔、融资规模;引导上市公司合理确定再融资规模,严格执行融资间隔期要求;严限多元化投资。在注册制落地后,证监会很难暂停IPO,因此收紧IPO节奏,已经是融资端较大力度的政策。同时,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受破发、破净和亏损限制,为房地产行业化解风险预留空间。
放宽融资保证金比例,有利于引入增量资金。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并自9月8日收市后实施。融资保证金比例放宽则可提升投资者对两融工具的偏好,有利于盘活存量并引入增量资金,促进融资融券功能发挥。截至8月24日,全市场两融余额1.57万亿,维持担保比例264%,整体安全可控。
整体看,从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开始,监管积极作为,快速响应。已经出台了一批建设性的措施,包括转融资利率的优化、结算备付金比例下调、证券交易经手费下调、阶段性收紧IPO节奏、降低融资融券保证金比例、规范股东减持行为等。政策结合短期和长期,提高投资者信心,活跃市场参与度。与此同时,监管层还在广泛征求活跃资本市场意见,预计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将进一步加速,更多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将逐步推出。A股迎来实质性政策,预计将能有效提振市场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