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小兴月报 | 沪指震荡中枢上台阶,等待新变量

点击收听东小兴月报语音版
5月沪指中枢抬升,在地产新政助推下沪指创本轮反弹新高,月末获利盘了结带动指数调整至3100点附近。具体来看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5月跌幅分别为-0.58%、-2.32%、-0.68%、-2.87%、-3.16%,两市月度成交额16.9536万亿元,日均成交0.8477万亿元,较上个月有所缩量。5月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8个录得正收益,煤炭行业涨幅最大,5月上涨6.33%。
5月沪指中枢抬升,中旬时沪指创下本轮反弹新高,下旬获利盘了结带动指数回调。总体来看,沪指5月突破前期3000-3100之间的震荡区间,上行至3100-3200内震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对转型期经济不确定担忧的有效缓解。往后看,沪指已经调整至3-4月震荡的箱体上沿,且缩量明显,短期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有限。步入6月,一方面要观察地产新政落地后成交量数据能否持续改善且有效修复房企资产负债表,进而传导到拿地和新开工数据。另一方面,三中会议召开在即,6月对于改革的预期将会升温,需要观察是否有能够提振风险偏好的政策信号释放。海外方面,如果美国新一期就业数据再度低于预期,对于缓解新兴市场资金面压力将有明显推动。
5月沪指中枢抬升,上半个月在地产政策的预期发酵下顺周期板块发力,带动沪指创下本轮反弹新高,517地产新政后,市场开始交易数据的改善。从高频数据看,高能级城市成交确有好转,但数据能否持续且有效修复房企资产负债表,进而传导到拿地和新开工数据的改善仍需时日观察。沪指在下半个月也出现调整,消化前期反弹获利盘。5月最新PMI数据来看,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掣肘经济复苏的斜率。海外来看,尽管美国最新就业数据不及预期,但美联储依然鹰声嘹亮,美元强势周期继续制约新兴市场流动性。但是,总体来看,沪指5月突破前期3000-3100之间的震荡区间,上行至3100-3200内震荡,本身意味着去年下半年以来对转型期经济不确定担忧的有效缓解。且临近下半年,全球就越接近强势美元的拐点。因此,展望下阶段,沪指大概率将在新的震荡平台继续震荡,继续动能,等待新变量。
5月市场最大的变量是地产政策的进一步放松,继4月底政治局会议定调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后,5月地产政策密集出台。5月17日,央行发布多条房地产新政。取消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下调公积金贷款的利率水平;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15%,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25%。时点和力度均超预期,降低购房人负担。其次央行提供3000亿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含此前的1000亿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为收购存量住宅提供资金来源。自21年地产开启下行周期以来,其对总量经济的负向拖累持续压制资本市场整体估值。但从数据来看,目前行业量的下行已经接近尾声。季节调整后,4月中国住宅新房成交量或接近8亿平米的年化水平,已经处于中期地产销量中枢附近,且本轮新房成交量累积跌幅已接近其他国家地产周期的平均调整幅度。因此,周期尾声叠加政策的加码,对地产周期边际托底的效果值得期待。但当下居民加杠杆的能力和意愿整体仍有约束,因此行业反弹仍需耐心。但不论如何,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所担心的,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之际,地产等老经济动能过快斜率下行引发总量经济失速的风险确实得到了明显的缓解,那么顺周期板块估值确实应该得到一定修复,因此5月沪指反弹中枢上台阶具有内在逻辑支撑。
海外来看,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带来的强势美元已经持续两年有余。在美国财政部的赤字支撑下,美国经济顺利熨平了库存周期对经济造成的波动。但是,当下高利率环境对其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4月美国非农数据不及预期,且美国第一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修正值录得1.3%,为2023年第一季度以来新低,并低于初值的1.6%。尽管美联储多位官员继续强调不急于降息,反正二次通胀的加剧。但是,这并不改变强势美元接近尾声的预判,只是过程可能仍有波折。因此5月从美国风险资产的走势看,对经济敏感的指数已经出现明显调整。
往后看,地产新政带来的顺周期交易躁动告一段落,相关板块获利盘了结带动沪指调整至3-4月震荡的箱体上沿,且缩量明显,短期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有限。步入6月,一方面要观察地产新政落地后成交量数据能否持续改善且有效修复房企资产负债表,进而传导到拿地和新开工数据。另一方面,三中会议召开在即,6月对于改革的预期将会升温,需要观察是否有能够提振风险偏好的政策信号释放。海外方面,如果美国新一期就业数据再度低于预期,对于缓解新兴市场资金面压力将有明显推动。
1.本文内容均来源于我公司认为可靠的渠道,但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参考。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不发生变化或更新,不代表我公司或者其他关联机构的正式观点。
2.本文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如涉及个股内容不作为投资建议。我公司及雇员不就本文内容对任何投资作出任何形式的风险承诺和收益担保,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而负任何责任。
3.本文中所有数据均经核对,如有差错,以相关数据原始来源所披露为准。
4.基金或指数的历史业绩不能代表其未来表现。我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投资于我公司管理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基金需谨慎。投资者在购买本公司基金前,请认真完成投资者风险等级测评,购买风险相匹配的基金。
— 推 荐 关 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