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点评

 财智 盛之源

东小兴周报 | 沪指节前震荡攀升站上3400点,市场静待新的变量

日期:2024-12-30




点击收听东小兴周报语音版 




  01
A股周度表现
























上周指数震荡蓄势,沪指小幅攀升,收于3400点附近具体来看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一周变动分别+0.95%+0.13%+1.36%-0.22%+0.73%两市周度成交额6.8954万亿元,日均成交1.3791万亿元上周申万一级31行业中10个行业上涨银行、石油石化、公用事业涨幅居前,传媒、社会服务、计算机行业领跌。

  02
大势研判
























上周指数震荡蓄势,沪指小幅攀升。但结构上,大小盘分化明显。银行等蓝筹板块年末在估值切换等因素下,上周明显走强,带动指数震荡走高。11月利润当月同比跌幅较前月继续收窄,从驱动因素来看,量价利润率均有边际改善。海外由于假期因素较为平淡,但随着岁末年初临近,美国政府班子交替预计将引起市场更多关注。往后看,考虑到当下广义流动性和微观流动性环境均较为宽松,且指数已经围绕当前中枢平台反复震荡,因此跨年行情仍然值得期待。方向上,预计资金仍然倾向于关注产业趋势向上,未来想象空间较大,短期业绩难以证伪的科技类板块。此外,高股息板块在利率下行的环境下继续具有吸引力。


  03
策略观点
























上周指数震荡蓄势,沪指小幅攀升,收于3400点附近。但结构上,大小盘分化明显。受退市新规将于明年初正式执行的消息影响,小盘股波动放大,但监管层及时向市场解释新规影响有限,小盘股逐步稳定。银行等蓝筹板块年末在估值切换等因素下,上周明显走强,带动指数震荡走高。国内来看,11月利润当月同比跌幅较前月继续收窄,从驱动因素来看,量价利润率均有边际改善,且库存数据反映出当前处于被动去库阶段,对经济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此外政策继续加码,专项债管理机制优化,各省在申请专项债时,可更方便因地制宜申报项目,投向将更多元,更易寻找适合本地区的特色项目。海外由于假期因素较为平淡,但随着岁末年初临近,美国政府班子交替预计将引起市场更多关注。具体来看:

统计局公布11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数据,2024年1-11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为-4.7%,虽然较前一月的-4.3%回落,但从当月增速来看,11月利润同比由10月的-10.0%收窄至-7.3%,跌幅继续收窄。得益于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发力,整体企业利润同比持续改善。从影响因素来看,得益于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量价齐升,利润率持续修复驱动利润边际继续改善。量对利润的贡献再次转增,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由10月的5.3%回升至5.4%。价格对利润的拖累也有所边际改善,随着前期基数效应减弱,11月PPI同比增速由-2.9%回升至-2.5%。11月营收利润率累计值由10月的5.29%继续回升至5.40%;当月值由5.44%提升至6.38%,已经高于2022年同期,当月利润率同比跌幅收窄驱动利润显著改善。从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来看,单位成本下降较快,而单位费用也有一定程度回落,整体利润率明显改善。

此外,国内政策层面也继续释放积极信号,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意见》一是大幅扩大了专项债的投向领域和资本金使用范围;二是扩大了专项债偿付的安全边际,为未来专项债规模打开空间上限创造了条件;三是下放部分地区专项债审批自主权、明确往年通过申请的在建项目无需重复申报、并从一年一审变为“常态化申报、按季度审核”。这三项改革有助于解决近年专项债符合条件的项目缺乏、发行节奏偏慢的堵点,有助于显著提升专项债使用效率。对金融市场来说,一则需要关注改革对于明年财政节奏的影响;二则需要关注可能受益于专项债“扩容”的行业。

海外方面,由于假期影响,上周海外市场波动较小。美国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降至一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符合美国劳动力市场正在降温但仍处于健康状态的情况,这可能会使美联储官员在短期内不会进一步降息。再加上美联储12月鹰派降息,美元指数继续高位震荡,人民币弱势整理。而考虑到美国新一届政府班子即将在1月份到位,市场预计将更加关注特朗普政府给全球经贸领域带来的影响。

2024年即将过去,A股市场无疑是波动较大的一年。自9月份中美货币政策共振宽松后,市场流动性趋于宽松,基本面尚在低位的情况下,股票市场充分受益于充裕的剩余流动性,行情持续演绎。往后看,考虑到当下广义流动性和微观流动性环境均较为宽松,且指数已经围绕当前中枢平台反复震荡,因此跨年行情仍然值得期待。方向上,预计资金仍然倾向于关注产业趋势向上,未来想象空间较大,短期业绩难以证伪的科技类板块。此外,高股息板块在利率下行的环境下继续具有吸引力





特别声明(向下滑动查看


1.本文内容均来源于我公司认为可靠的渠道,但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参考。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不发生变化或更新,不代表我公司或者其他关联机构的正式观点。

2.本文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如涉及个股内容不作为投资建议。我公司及雇员不就本文内容对任何投资作出任何形式的风险承诺和收益担保,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而负任何责任。

3.本文中所有数据均经核对,如有差错,以相关数据原始来源所披露为准。

4.基金或指数的历史业绩不能代表其未来表现。我公司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投资于我公司管理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基金需谨慎。投资者在购买本公司基金前,请认真完成投资者风险等级测评,购买风险相匹配的基金。


— 推 荐 关 注 —




分享到: